作者:李仁芳 出處:Web Only 2009/04
相關關鍵字:破解今日新聞
大前最近寫了一本書給日本現在三十五~五十歲「後團塊世代」的上班族,鼓勵他們在生命的衝創意志上「再起動」。
專輯精采重點:
首先是對「規模力經濟」的迷思,以及對「發想力經濟」的盲點。我們多數人對營運模式的主流思考,仍侷限在「Do More Better」類型,於是總是想在當前主流業務上擴大規模,降低成本(Cost Down),認為這是爭取相對競爭優勢唯一途徑。至於創造新疆界、新事物「新開發‧新事業專案」,甚至為了起死回生克服險峻環境的「突破專案」,則甚少出現在大家的經營地圖中。
原因在於中堅幹部的「情報輸入力」、「綜合力」與「發想力」需要大力鍛鍊與提昇,這得從工作與生活中,培養敏銳的覺察度開始。
訓練自己的覺察力,要從「用素樸的心觀察現場」開始,讓自己學習如同人類學者觀測一個部落的儀式、風俗、社會行為並瞭解其意義般地考察事業活動發生的現場。再來就是常態性逼迫自己與極端不同的人組成專案小組,解決部門問題。公餘則經常和公司裡「看不順眼的人」一齊吃飯。這些異端人力編組的方式逼使我們「重新啟動」嶄新視野覺察周遭環境,能大大提昇我們的「情報輸入力」與「構想力」。
其次,這個兩地同有的「覺察力」、「輸入力」與「發想力」缺乏症候群,顯然跟兩地工作時數過高有所關連。台灣以每年2,256小時排名全球第五,日本也不遑多讓,每年2,057小時排名十九。這樣耗竭身心能量的生活與工作步調很難涵養出「覺察力」與「發想力」,結果當然就是大家腦中的營運模式多是沿襲原有軌道的「Do More Better」。看看法國工時每年1,607小時,芬蘭1,687小時,這些創造力高強,以「慢工、細活、高加值」產業模式取勝的國家,發想力自然可以強悍無比。
第三個兩地中堅幹部均面臨的相似課題是:都「養成看上司臉色辦事的習慣」。兩地的教育都是標準答案考試體系,與教室中教師權威體系。這樣養成的乖男巧女,自然形成「乖男巧女經濟」。舉目四望,舉凡i Pod、Google、YouTube... ...等的創意事業都非由這類乖男巧女所創,而是另一型只聽聞自己內心鼓聲前進,不理會權威的「創意匪類」所開創的「匪類經濟」。
雖然大前讚賞以鴻海為典型,力能擅用中國資源的台商群,認為日本機電廠商要好好向鴻海學習。但是這群西進的台商有沒有上述的三項弱點,他們是不是也已經面臨比亞迪之流中國企業的攻擊和北京「騰籠換鳥」政策的衝擊?值得大家深思。
(本篇作者為政大科管所教授,本文轉載自李仁芳BLOG)
《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請留下對本站的意見~~